阅读本文之前,诚邀您点击“关注”按钮,这样方便我们今后持续为您推送类似内容,也便于您参与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不断创作的最大动力!
文 | 李金睿
编辑 | t
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多样,既有巍峨的高山和平坦的平原,也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和纵横交错的大江大河。然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也存在令人头疼的沙漠区域。虽然沙漠作为自然地貌的一种,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但它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建设当地环境,必须尽可能加强对沙漠地带的治理与控制。
治理沙漠的首要任务,就是遏制其扩展速度,甚至实现绿化覆盖。说到中国著名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沙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那便是毛乌素沙漠。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经过多年的人为治理,这片沙漠正逐渐消失。既然毛乌素沙漠能被治理消灭,那为何同为沙漠的塔克拉玛干却难以被我们“消灭”呢?
展开剩余83%在探讨塔克拉玛干沙漠为何难以被治理之前,我们先来详细了解毛乌素沙漠的治理历程。毛乌素沙漠是我国内陆地区一块极具挑战性的沙漠地带,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区域,总面积约为4.22万平方公里。
我国政府之所以积极开展治理,是因为该沙漠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沙漠化扩张迅速,短时间内吞噬了上百万顷肥沃良田,严重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风吹起的沙尘还会飘向城市,甚至顺流进入海洋,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空气质量持续恶化。为扭转这一恶劣局面,早在1959年,国家就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开展改造和绿化工程。政府出资兴建防风林带,实施引洪淤地工程,推动大规模沙漠治理。
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到2020年,毛乌素沙漠的沙化土地治理率已经超过了93%。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正逐步退去,未来很可能变成郁郁葱葱的绿洲,成为人们宜居的新家园。陕西林业局的调查显示,自2014年以来,毛乌素地区沙尘暴的发生频率大幅减少,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这无疑是我国沙漠治理史上的一项伟大成就。
既然毛乌素沙漠可以得到有效治理,那么同为我国最大沙漠之一的塔克拉玛干为何难以实现同样的成就呢?其实,国家并非没有考虑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但结合实际情况,目前的科技水平和资源投入根本无法实现全面治理,只能尽力缓解其负面影响。这背后主要源于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首先,从沙漠形成的历史来看,毛乌素沙漠形成较晚,最早可追溯至宋朝时期,是数百年间逐步扩展成型的。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则早在五百万年前就已形成,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塔克拉玛干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远超毛乌素的4万多平方公里。治理毛乌素沙漠耗费了七八十年的人力物力,而治理塔克拉玛干的难度和投入则是数倍乃至数十倍。
其次,从地质和环境条件上看,毛乌素沙漠并非典型的荒漠。在唐朝时期,这里曾是一片草原,虽然并非森林茂密,但绿意盎然,生态环境优越。地下深层还蕴藏丰富水源,部分沙地的水分含量较高,为绿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开凿地下水进行灌溉,植被成活率得以大幅提升。
相比之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即便挖掘数百米深的地下,也难觅一滴水源,依赖的绿洲寥寥无几。在这片沙漠里种树造林几乎不可能取得成效,缺乏水源的支持让治理变成空中楼阁,成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此外,塔克拉玛干还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难以人为改变。例如降水量,毛乌素沙漠年降雨量介于250至400毫米,虽不算多,但对于耐旱植物来说足够维系生命。塔克拉玛干沙漠年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有时甚至全年无雨,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数十倍。在这种极端干旱的环境下,植被难以生长,生态恢复面临极大挑战。
造成如此干旱的根本原因是该沙漠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附近,水汽被高山阻挡,无法有效进入该地区,形成了局部干旱的恶性循环。
还有无法克服的自然难题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沙丘落差大,沙丘向内陆延伸逐渐升高,部分沙丘高度超过100米,最高达300米以上。而且这里80%到90%的沙丘都是流动沙丘,极易被风吹动。
这意味着即便进行了植树造林,种下的树苗很可能在风沙中被连根拔起,治理成果难以维系。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很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只能制定长远规划,采取稳妥方案,逐步减少沙漠的负面影响。
说到底,这些自然条件是人类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沙漠本身也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只要不影响周边城市发展和百姓安全,就没必要大规模干预。人类在自然面前依然渺小,我们只能努力减少损失、降低风险。违背自然规律试图改变大气和气候环境,以目前技术水平来看还不现实。
因此,目前更应注重环境保护,优先治理沙化问题,防止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
(资料来源:肖亦农,《毛乌素绿色传奇》,远方出版社,2012)
发布于:天津市涨8配资-配资网上开户-股票配资杠杆-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